濫好人的死亡與重生

練習接納心中「為自己想」的聲音,讓內在的壞人出來透透氣;

你會發現,破壞裡似乎蘊含著保護和拯救的力量。

撰文:黃宗堅、海苔熊

收錄於《童話與夢境的療癒力量:心理師陪伴你從逆境中長出復原力的 23 個故事》

正文開始

旻昕來諮商時,提到工作上的困境。她外表看起來很專業,內心卻會默默在意很多人事物。由於不善表達,常常不懂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也不太知道如何拒絕,表面可能果斷地答應別人,內心卻糾結萬分;即使狠下心拒絕別人,又覺得這樣很自私、會有罪惡感。

image by Jihan from Adobe Stock

計程車司機的笑容

    「前幾天,我夢見自己搭計程車去很近的地方,本來跳錶一百多元,突然司機伸手去按錶,一直按一直按,按到四、五百元,我心想他在幹嘛?他還露出一種我知道妳會乖乖付錢的笑容,好像在說:『我現在這樣妳能怎樣?』」她說。
    「後來呢?妳真的有給他四、五百元嗎?」
    「在夢裡,我在車上糾結時打給 Jack,問他會怎麼做,但他並沒有明確地說要怎麼辦。不知道為什麼,最後我罵了那個司機,並只付原先的一百元,而不是乖乖地付跳錶上顯示的金額。」
    「哦?看起來妳做了符合内心的決定。可不可以多告訴我一點,Jack 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我很喜歡 Jack,因為他是個很做自己的人,雖然我跟他沒有很熟,不過我很喜歡他。哪像我,很不自由、在意別人的看法,就像夢裡的情境,如果發生在現實,我可能真的會默默付四、五百元,很荒謬吧?」旻昕說,她覺得自己在大家心中的形象很隨和,因此總是擔心堅持己見會讓身邊的人失望。她很不喜歡起衝突,也很怕拒絕別人會被討厭。
    「而且我很容易想很多。比如,同事 Mark 某一天匆匆忙忙跑來跟我說:『這個妳可以幫我趕一下嗎?』然後丟下東西就走了,不僅口氣很差,還給我頤指氣使的感覺。我心不甘情不願地答應他,卻也怪自己為什麼不好好處理或直接拒絕。我内心很糾結、難過,但我沒有說。」
    旻昕說,這是她在公司的狀況,日常生活也是如此,面對別人的要求總是心有千千結,明知道會被吃得死死的,卻不敢直接提出意見;而當我們深入討論這個夢境,她才發現那些委曲求全、敢怒不敢言的行為模式,一直默默影響著她。
    「妳說,計程車司機的笑容讓妳印象很深刻,有想到些什麼嗎?」
    「那個笑容很熟悉,跟別人叫我做事的笑容很像,表現出這種笑容的人,好像都知道我會乖乖做、不敢反抗。那種笑容很討厭,而且經常出現在老是吃定我、不友善,但又不是惡意的人身上……咦?前幾天我看了剛上映的《復仇者聯盟》,突然想到有點像洛基的笑容。」

image from A Day Magazine

    我好奇地詢問她,知道洛基這個人物的神話故事嗎?她搖搖頭。

洛基的故事

    「在北歐神話中,洛基是一個頗受爭議、善惡參半的神。他狡猾奸詐,但又創意多端,其實不壞卻經常喜歡捉弄別人。在他做的那些『惡』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他殺死光明之神巴德爾的故事。有一天巴德爾做了一個關於死亡的夢,他的媽媽弗麗嘉知道之後非常緊張,因為兒子可能快要死了才會有這個預兆。弗麗嘉要求世界上所有可能會傷害他的物品(例如:弓箭、刀子、錘子、花朵、疾病等等)立下誓言不會傷害她的孩子,只有弱小的槲寄生沒有被要求發誓,因為他看起來太弱小了,根本不可能損傷到巴德爾,殊不知洛基最後正是用槲寄生的枝條殺死巴德爾。後來,洛基當然被處罰,巴德爾的父親戰神奧丁把洛基捆綁起來,召喚毒蛇在他臉上滴下灼熱的毒液,令他渾身發抖、 痛苦萬分......」

“Loki and Sigyn" (1863) by Mårten Eskil Winge.

    我跟她分享完巴德爾與洛基的故事,問她聽完之後有什麼感覺,沒想到她娓娓道出小時候被霸凌的過往。
    「我想,洛基認為他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卻搞得大家都很討厭他,我小時候也有類似的經驗。那時有人撿到小貓,輪到我抱牠時卻發現牠身上都是蟲,我被蟲嚇得不小心把貓掉在地上,自此之後就被排擠,大家都說我虐待動物。我不懂為什麼要為了這件事情就討厭我,一般人看到那麼多蟲難道不會嚇一跳嗎?其實,這種事情常常發生,我覺得沒做什麼,大家卻找很荒謬的理由討厭我。」
    談到這裡,我感受到旻昕似乎藉由這個故事,將她過往經驗做了一些同時性的連結,對於洛基這個人物也產生一些認同,於是我接著問她:「那妳對洛基這個人有什麼感覺?」 
    「可愛又迷人的反派,每次想使壞都失敗。老實說,看完《復仇者聯盟》,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卡森跟洛基說:『你是個缺乏信心的人。』洛基被說中了,所以很不爽。」她說到這裡突然停了下來,看著手機桌布《復仇者聯盟》的照片,咬了一下嘴唇。 
    「其實我覺得,這不就是在說我嗎?我很需要別人的肯定和認同,不想讓人覺得我很討厭、很麻煩、不值得信任,所以花了好大的力氣避免出錯。因為小時候找不出大家討厭我什麼,所以步步為營;功課沒有很好、不是有錢的人,又沒有吸引人的特質或背景。以前大家會主動親近功課好的同學,我以為好好念書就能被信任,但從小到大,卻沒因此交到要好的朋友。然而,有時候對某些人,我會表現出難搞的樣子,這時有些同學會覺得我很冷漠,殊不知真正自私的是他們。大學時,他們知道我很認真,為了拉高分數而跟我一組,還假裝跟我友好,所以我寧願自己一組,因為他們的動機很自私。我對自私的人避之唯恐不及!」
    「就像妳也討厭自己竟然會有自私的一面?」我冒了點險面質她,她先是愣了一下,旋即點點頭。

image by Cristina Conti from Adobe Stock

    原來,旻昕從小就生長在一個「好好家庭」爸爸正直可靠、溫和耐心,從不爭取自己的權益;媽媽細心幹練,雖然沒耐心但仍會記得大家的需要,且內向單純。有一次爸爸被朋友背叛,旻昕非常生氣,爸爸卻說以和為貴,揮揮手就算了。
    所以,在旻昕的家庭規則裡,生氣不被允許,守衛自己的權利和界線是自私的,而且會產生衝突;再加上在學校被同學排擠,使得她透過不斷討好別人來獲得認同,而內心那個想做自己、想要破壞的洛基,卻常常蓄勢待發。

讓壞人有時也出來透透氣

    「談完這個夢之後,妳有什麼感覺?」我問。
    「我很開心,因為在夢裡的我選擇自己覺得對的決定,而不是被他人的期待所左右。而且我知道,我並不需要像夢裡的 Jack 一樣,有時候我可以請他出來,有時候我依然可以考量別人的需求來做決定。我發現,無論是 Jack 或洛基,一直都住在我心裡,只是我一直壓抑著不敢讓他們出來。」她說,上次討論完這個夢境回去之後,她發現面對Mark時,開始有一些小小的變化。
    首先,她從同事那得知 Mark 本來就是一個經常表現得很匆忙的人,有些時候他交代的東西根本就不緊急,甚至可以延後幾天再做都沒關係,但他非要表現得好像今天一定要的樣子。有一次,Mark 又故技重施,抱著一疊文件來找她,不過這次旻昕內心那個比較做自己的 Jack 出現了,做出了她自己也難以相信的決定。
    「我直接拒絕他,一開始他被拒絕有點不爽,但後來他跟我找到了一個平衡點,我讓他知道什麼時候和什麼事情我可以幫忙,以及我不是那麼好欺負的。如果是以前的我,可能會糾結在他那個不爽的表情,懷抱著罪惡感、擔心別人怎麼看我等等的心情,又反覆繞了很多圈。可是現在我知道自己的心裡有 Jack,像是一種保護、為我發聲的力量,那些我不敢說出口的話,他都能跳出來替我表達。」旻昕的話讓我很感動,因為她開始練習接納心中有一個「為自己想」的聲音,不再覺得自己這樣做有錯,或是給自己貼上自私的標籤。

image by nito from Adobe Stock

    就像《復仇者聯盟》裡的洛基一樣,他之所以一直使壞,是因為他也想要被榮耀、被看見。他並非真的壞,在他的破壞裡,似乎蘊含著保護和拯救的力量。如果我們可以讓内在的壞人有機會出來透透氣,聽聽它的需求,知道它想要告訴我們什麼,也許它就不會用那麼大的破壞力來讓我們看見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