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黃宗堅、海苔熊
你聽過小木偶皮諾丘的故事嗎?
許多人對這個故事大都停留在說謊鼻子會變長、說實話鼻子會縮短,卻沒有發現這個故事其實還隱藏了許多有趣而豐富的隱喻。
從前有一個又窮又寂寞的木匠老爺爺,很希望有人可以陪伴他,於是動手做了一個木偶。在仙女的協助之下,這個小木偶變成了一個會動的小男孩。老爺爺很開心把它取名字叫做皮諾丘,細心地照顧他、還幫他買課本鉛筆等等,讓他去上學。沒想到皮諾丘非常貪玩,在第一天上學之前就把課本鉛筆拿去變賣掉,換到馬戲團的入場券,很開心地到馬戲團裡面看表演。沒想到東窗事發,馬戲團的主人問皮諾丘怎麼會有錢進來?他支晤其詞扯了一個謊,鼻子就立刻變長了,皮諾丘只好從實招來,鼻子才又收回原本的長度。
馬戲團裡面的夥伴們,都很希望他可以回去學校乖乖上課,分別捐出一些金幣,給他讓他準備好上課的東西回到學校。他歡心地答應之後絕對不會再逃學了,可是他才用功不到一天,就禁不住狐狸的引誘。
狐狸跟他說,有一個地方叫做玩具王國,裡面有數不盡的玩具可以玩,他很心動就去了。沒想到這個王國是一個人口販子用魔法設下來的圈套,專門引誘貪玩的小孩。結果皮諾丘變成一隻驢子、跌到大海裡面,還被鯨魚吃掉。

鯊魚的肚子裡面一片漆黑,皮諾丘四處探索,突然看到深處有一個身影──那不是老爺爺嗎 原來老爺爺為了尋找失蹤的小木偶,花光了所有的積蓄、打造一艘船出海去找他 ,不幸的是在過程當中,卻因為暴風雨翻船,就此進了鯨魚的肚子。皮諾丘奮力奔過去、抱著老爺爺相擁而泣,並且帶著他奮力的游、最後終於逃出鯨魚的肚子。回到岸上的時候,皮諾丘已經精疲力竭了,仙女在這個時候出現讚揚小木偶的勇氣,並把小木偶變成一個真正的男孩,他也開始認真上學、奮發讀書,不再貪玩了。
小木偶裡的隱喻
這其實是一個從「假」成「真」的故事。皮諾丘從會說話的那天開始,就渴望能夠變成一個真正的小男孩,實際上他也獲得了老爺爺很多的愛,但你可能會納悶,既然如此那為何他還會誤入歧途呢?下面我們用幾個有趣的隱喻來討論這個問題:
- 變長的鼻子:想像一下,如果在一群人當中有一個人鼻子突然變長了,你會不會把目光全部聚集在他身上?身為一個會說話的木偶,在同儕和玩伴之間皮諾丘心裡面可能要面對的問題是「我跟你們不一樣」,他可能很希望自己能夠被看見,而他讓自己被注意的方法,就是透過調皮搗蛋和愛四處貪玩。只是他這個「引起注意」的方式不但沒有讓他更能夠融入大家,反而讓他跟別人更不一樣。
- 說謊的意義:什麼時候你要說謊呢?當一個人需要用假象來掩蓋事實的時候很可能是因為他感到罪惡、或者是害怕挨罵,又或者是一種「自我設障」(Self handicapped)──如果我努力卻失敗了,不就恰好證明了我是一個很糟糕的人嗎?如果我不努力,那麼也不會有任何人看到我真正的樣子。身為一個「和別人不一樣」的小男孩,其實他心裡最深的恐懼或許不是「上學」這件事情,而是如果真的認真上學了,表現還不如其他的同學,那麼接連產生的那種「自己果然不如別人」的感覺,可能比起「被罵」還難以忍受。
- 被鯨魚吞到肚子裡:童話故事裡面雖然用的是鯨魚的肚子,但這也有「子宮」涵容的味道,一直以來皮諾丘很隱晦地懷疑自己的價值(為什麼我不是真的小男孩),而這一個吞噬表面上是某種程度的死亡,卻也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重生。鯨魚把「舊的我」給消化掉,所以衝出鯨魚肚子的,是另外一個勇敢的、全新的、真正的小男孩。
阿澤的故事
小木偶的故事讓我想起以前一個中輟的學生阿澤,他在讀繪本活動的時候選了小木偶來寫心得(雖然他寫了兩三行之後就沒有來上課了),現在想起來,他的故事竟然和小木偶有些神似。
阿澤小時候父母親吵架分居,有一次兩個人在爭吵要把小孩子給誰養,是這個孩子一直覺得:自己不是媽媽親生的。那時候,我花很多的時候間跟他討論這個弔詭,因為不太可能有一個人不是媽媽親生的(如果說不是爸爸生的還比較容易相信),不過他似乎也不是真的「不懂」,而是新裡面卡著一些什麼讓他無法過這個結。
經過一番輾轉之後,他給爺爺奶奶撫養,爺爺對他百般溺愛,他要什麼都買給他,新的手機、平板、電腦或者是遊戲點數卡等等。卻也因為這樣,輔導起來特別困難,畢竟家裡有電腦、有平板,生活這麼有趣,如果是我也不想要來上課。
玩了一段時間「英雄聯盟」之後,阿澤透過公會認識了一群朋友,經常到外面打網咖,還有好幾次是警察要我去把他帶回來。有次我跟他從網咖回學校的路上,和他一起坐在公園聊天喝飲料,我問他說常常被導師報中輟難道不怕嗎?他說:「不去上學又不會死。可是公會不能沒有我阿,中路輸出都靠我耶。」
阿澤不只是公會裡面重要的角色,也在各大論壇寫攻略計算每一個英雄的輸出公式,更因為在英雄聯盟裡面的積分很不錯,認識了班上一些和他一起打電動的「隊友」。只是因為他很喜歡嗆人,所以這些隊友很快就疏離他了,人際關係依然很差。為了能夠進入他的世界,我開了一個帳號和他一起玩英雄聯盟,後來漸漸熟捻起來,有時候用「競時通」聊天(類似Line的玩家社群軟體)談到家裡的事,他總是不斷地問我一個很跳針的問題:老師,到底怎麼樣才能確定我是不是媽媽親生的?
時輟時復、愛來不來的狀況持續了不知道多久,沒想到國三那一年,出現了轉機。
當阿澤爺爺肚子開刀,他終於不再往外面「匪類」,花了很多時間在醫院陪爺爺。有幾次我去看他的時候,他都是趴在爺爺的床上睡覺,看到我來了睜開一隻眼睛跟我打招呼,然後又睡了。不久,爺爺出院了,雖然身體比之前更不好,不過阿澤卻奇蹟似地開始穩定的回來上課,一個禮拜可以來三天左右,對他來講已經很不容易了,至少不用一直再被報中輟。
畢業前的最後一個月我問他,怎麼會願意回到學校來,他只說了8個字:「我不想讓爺爺失望。」眼眶泛紅,然後迅雷不及掩耳的趕快把眼淚擦掉。
當孩子的仙女:溫柔,以便堅強
阿澤的故事重現了「缺愛、討愛、 轉化」的原型。
- 缺愛:和皮諾丘一樣,隔代教養的阿澤覺得自己是被遺棄的、沒有人要的,從小就失去父母關愛的他,只能把委屈孤單把肚子裡面吞、無法好好咀嚼消化這些失落的感覺。
- 討愛:基於這個很深刻的匱乏感,讓他不斷探問自己的身世,躲到遊戲裡面找回成就感、寫攻略展現自己的創造力,但這並沒有讓他交到「真正的朋友」,他一方面想被同學認同,一方面又嗆同學「豬隊友」,透過先推開別人來避免受傷,結果越跟別人在一起,越孤獨、越發現自己跟大家不一樣。除此之外,他也千方百計地考驗爺爺(和我),上課的狀況非常不穩定,也常常讓我們找不到人,為了他疲於奔命的爺爺,就像皮諾丘裡面花光積蓄駕著船去尋找孩子的木匠一樣。為什麼阿澤和皮諾丘要做這樣的事情呢?或許在他們的心裡面,我有透過不斷的測試和考驗,才能證明你們是真正愛我的。可是這終究是一條沒有終點的路,因為當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時候,你只會不斷的驗證「大家果然不愛我」、「大家給我的愛是假的」。
- 轉化:有趣的是,一直以來要什麼都有什麼的阿澤,在國三那年意識到自己不能夠再這樣下去,開始承擔起照顧爺爺的責任。或許是在醫院裡面看到爺爺孱弱的身體,他終於體會到不管自己是不是母親親生的,他都是爺爺的孩子,因為這種重新連結的感覺,也讓他好好思考要如何盡到自己的本分。

那麼,身為輔導或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可以做點什麼呢?如果從小木偶的故事來看,或許我們就是扮演那個「溫柔以便堅強」的仙女。我記得當初阿澤在每一次「累積滿中輟時數」的時候,不管我們交情再好,我都還是會以請導師報他中輟;但同時每一次他回心轉意(雖然往往好景不常)的時候,我也會陪他一個處室一個處室地,跑完成復學的手續──就像皮諾丘說謊的時候,仙女也會處罰他一樣,但這個處罰並不表示仙女不愛他,而正是因為很愛他,才要堅守這個規則。而在阿澤的故事裡,他也知道我並不會因為他的測試而改變規則,所以在國三最後的那段日子,他才能夠維持還算穩定的上課時數。
那些不斷想要試探我們底線的孩子,其實心裏是恐懼而矛盾的。一方面覺得自己終究是會被拋棄的,另一方面又懷抱著一絲絲的希望想要證明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和陪伴在他們身邊的我們,或許需要培養的就是一種像鯨魚一般涵容的能力,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幫我們推開,但我們仍然一直在,最終他們會從這樣的一種溫柔的等待裡面轉化重生,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孩。
*本文原載於 張老師月刊《一童作夢》專欄,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