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特別的玻璃鞋,由灰姑娘自己穿起。
當她認同自己的那一刻,
神仙教母的魔法與王子的青睞從她內心而來。
撰文/黃宗堅、柯政華
【一童作夢】童話分析、解夢系列文章
《灰姑娘》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平凡又不起眼的落難女孩,因為神仙教母的幫助,而搖身一變成為美麗的公主,最後和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除了浪漫和夢幻,豐富的意象也隱喻了女性尋找自我認同及自我價值的過程。
灰姑娘的故事
灰姑娘的母親早逝,繼母和姐姐們經常欺負灰姑娘,父親死後,更把灰姑娘當作傭人一般使喚。有一天,國王命令全國的女孩都要參加舞會,得到王子的青睞,就能成為王子的妻子。灰姑娘好想參加舞會,繼母卻不斷派工作給她,她的好朋友--老鼠和小鳥為了要讓灰姑娘能順利參加舞會,偷偷幫她做好了禮服,卻在最後一刻被姐姐們破壞了,灰姑娘傷心地跑到花園裡大哭。神仙教母現身,並安慰了灰姑娘,用魔法把南瓜變成馬車,動物變成車伕和侍童,破爛的裙子變成美麗的禮服,更變出一雙美麗的玻璃鞋。然而神仙教母叮囑灰姑娘:「魔法會在午夜十二點失效。」
王子對灰姑娘一見鍾情,但是午夜鐘聲一響,灰姑娘就急忙離開皇宮,魔法消失後灰姑娘又變回原本的樣子,匆忙間留下了一隻玻璃鞋。國王因此下令:「能穿上玻璃鞋的女孩就是王子的新娘。」繼母認出灰姑娘就是舞會上那個美麗女孩,便把她鎖在閣樓不讓她試鞋。老鼠和小鳥從繼母身上偷走了鑰匙並幫助灰姑娘逃出閣樓,繼母卻故意害大臣跌倒,以致失手摔破玻璃鞋。此時,灰姑娘拿出另一隻玻璃鞋且成功穿上它,並成為王子的新娘。
也許你已發現,灰姑娘是少數不以公主現身的童話角色。故事從這位平凡的女孩開始,反而更貼近現代女性的真實狀態,我們都不是一出生就是公主,平凡的女孩們究竟如何找到如玻璃鞋般閃閃發亮的自己?以及獨一無二的她才能穿上的玻璃鞋?

序幕:沒有名字的女孩
依依是個三十歲的女性,對新職場適應不良而前來諮商。她的工作能力其實相當好,但與人交往總是不敢表達自己真實的一面,對外在的要求及挑戰一概接受,並認為自己要更好、更努力才會被別人喜歡,雖然努力適應新環境及達到工作要求,主管的質疑及嚴厲批評常讓她常常掉到情緒谷底,既挫敗又委屈。依依逐漸困惑自己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想要追求甚麼樣的生活?為什麼不斷迎合他人眼光與期待,而無法向他人表達自己的需求?
依依發現自己和家庭的關係看似緊密卻空洞。她是唯一在外地工作的小孩,兄姐都仍與父母同住。她從小就是母親做家事的最佳幫手,逢年過節,母親都會打電話問:「什麼時候回家幫忙打掃?」依依開玩笑說自己好像灰姑娘,默默做事,沒有人看見自己,灰姑娘便成了依依在心中重要的意象。依依描述家人間關係不錯卻感到十分疏離,和從小優秀的兄姐相比,依依是個不會惹人注意的小孩,「我沒有不好,但我也不知道自己哪裡好,我只覺得我應該要很乖。」
依依其實很渴望當個被寵愛的女兒,甚至讓父母看到自己其實也沒有這麼「乖」,也有想要抱怨、拒絕和任性的時候。但看到父母因為兄姐擔憂傷神,依依就無法好好做自己,彷彿透露自己脆弱和任性的一面,就不再被認同和喜歡,於是,「乖」成為依依最擅長的本事,內心深處卻是灰姑娘一般的孤兒,渴望真正被愛、被疼惜,但也只能不斷地勞作及照顧別人的需求,因而在逐漸成為獨立自主又善解人意的女性的同時,她的內心卻越來越孤單,越來越覺得生命毫無意義可言,就像故事中的灰姑娘的名字一樣,灰灰濛濛的沒有色彩。
有趣的是,灰姑娘的原意是仙杜瑞拉(Cinderella),如果從字面上來拆解,cinder是煤渣,ella則是西班牙文中的「她」,意思是「灰撲撲像煤渣一樣的她」。故事的一開始,灰姑娘是個連名字都沒有的女孩,父母相繼過世,她就像無依無靠的孤兒一樣,將靠自己的力量面對這個世界的挑戰,她必須知道自己有哪些能力及優勢才能活下去,這也意味著她得更深入地瞭解自我。依依內心深處就像灰姑娘般孤立無援,但也正因身處絕境,促使她不得不將注意力轉而探索內在資源,不再只是耗盡心力扮演他人眼中的乖小孩,而是試圖活出真正的自己。

觸碰內在的負面陰影:壞心的繼母和姐姐們
在晤談中只要談到對自己、家庭及職場的負面感受,依依就不斷地流淚,她無法用語言描述何以談到這些就那麼難受,她只是好想像一般人一樣發脾氣,讓大家知道:「我心情不好、我真的受不了了,我也好想對這個世界生氣,也好忌妒別人可以盡情地做自己。」但是心中「順從的灰姑娘」總是會把這些感覺吞回肚子裡,多希望有個神仙教母將魔杖一揮,這些負面的感覺就會通通消失。
有一天依依告訴我,她聽到一首歌唱著:「我永遠不會離開你。」歌詞述說的是對情人的告白,依依的心中卻浮現了兩個人坐在矮牆上的畫面,依依哭著說:「那兩個人其實都是我自己,一個是以前我不想讓她出來的那些生氣、悲傷跟忌妒,但是我現在不想再把她趕走了,我覺得那是我的一部份,雖然我現在也還是在哭,可是我覺得這是終於放鬆的眼淚。」
事實上負面情緒並不一定就是壞的,唯有試著接觸、了解負面情緒,才有機會和這些它們共處,而不再被情緒控制。對依依來說,故事裡壞心的繼母和姐姐們就象徵了某些負面情緒,她們壞心、嫉妒、冷酷、自私又無情刻薄。或許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中,多多少少都住著壞心刻薄的繼母或是自私忌妒的姊妹,不是嗎?理解了自己可能也有這些陰暗面,依依在生活中也開始比較能夠不憋著情緒,並開始向信任的朋友表達心情。

成為真正的自己:獨一無二的玻璃鞋
灰姑娘在最傷心的時候得到了神仙教母的幫助,但我們都知道,現實生活中沒有神仙教母會幫助依依。神仙教母能象徵依依內心對自己包容、溫柔跟疼惜,唯有願意看見並接納這些負面情緒時,內在的灰姑娘才有「搖身一變」的魔法及可能性。
當依依再次回顧灰姑娘的故事,她發現這個故事最有魔力的地方是灰姑娘在過程中不放棄美夢成真的心願,勇敢地去參加舞會,就像自己的情緒低潮不會瞬間消失,卻會在每次的嘗試及探索中逐漸轉化,最後留下獨一無二的玻璃鞋,也就是找到真正的自己。因此,即便魔法隨著鐘聲消失,王子仍然到處尋覓這位灰姑娘,也就象徵了依依內在的王子真正看見那個獨一無二且無可取代的自己,鍥而不捨地想要和她在一起,就像探索這些負面情緒雖然難受,依依很努力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看見自己獨特的模樣。
鐘響是魔法的結束,更是灰姑娘找到真實自我的開始。在寫下依依的故事時,我正好看到網路上流傳迪士尼卡通的精典語錄,神仙教母是這樣說的:「即使是奇蹟,也需要一點時間。」正巧回應了每個人在探索自我及心靈的過程,其實是需要時間一點一滴嘗試的,唯有走過這個歷程,才有機會穿上屬於自己的玻璃鞋。
*本文原載於《張老師月刊496期》「一童作夢」專欄,未經同意,禁止轉載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