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鏡 魔鏡 我長得帥嗎?

撰文 / 黃宗堅、周冠邑

收錄於《童話與夢境的療癒力量:心理師陪伴你從逆境中長出復原力的 23 個故事》

正文開始:

第一次見到小脩時,他非常有禮貌地向我微微鞠躬致意。

這世代的大學生用這種方式打招呼實為罕見,他的微笑裡帶著一絲靦腆與不安,我心裡好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大男孩!

A greyscale shot of a chair on a water surface with a reflection on a rainy day

小脩坐下來總是先長歎一口氣,他低著頭、雙手交叉緊握,接著才會抬頭不好意思地說:「老師,這禮拜我還是孤單一個人… 哈哈,沒有什麼改變。」,然後給我一個無可奈何的笑容。

小脩的母親有嚴重的潔癖,無法忍受接觸任何不乾淨的東西,所以小脩家所有的傢俱,除了睡覺的床之外,都被母親套上了透明的塑膠袋; 而做工的父親回家後也不能隨便擁抱小脩,小脩說:「我對生活一直沒有真實感,我不知道客廳的桌子摸起來是什麼感覺。」

小脩因為課業壓力與長期的人際疏離來找我,他認為自己最大的障礙,是因為曾被取笑長得像外籍勞工,而對自己的外貌沒有自信。

內心常有一個聲音是「我不相信有人會接納我」,這樣的心魔往往也阻礙小脩始終無法與他人建立較深入的關係。現在的他,想用成績向母親證明自己仍是當年那個名列前茅的孩子,用書讀不完而沒時間跟人相處,似乎只是表面自我安慰的原因。

Silhouette Photo of Mountain and Calm Body of Water

和小脩的交談若稍不留神便會淪為理性上的思辨,條理分明的邏輯思考是他的優勢人格,但一碰到感性,可以發現小脩那一閃即逝的情緒,伴隨著壓抑的表情,過了幾秒他又會重新連上理智,用分析的口吻告訴我前因後果,使得交談常常變成在找原因、找答案,然後無疾而終。

但我好奇卡住小脩的那份無以名狀的困頓感以及對生命的孤獨感,似乎隱約與來自原生家庭的關係,以及母親過於糾纏的愛有關,它像是一團被貓抓亂的毛線球,越想解開就纏得越緊密。

直到有次小脩說了一句:「我感覺像被外貌困在象牙塔里。」,似乎讓我們的交談有了轉機。

我突然靈機一動,心想這個隱喻好有創意,像是一個童話故事的開頭,於是我邀請小脩一起創作,完成接下來這個童話故事,我起了個頭:「從前從前,村子裡有個聰明的小男孩,他和母親住在離市集較遠的郊外,雖然偶爾會有村裡的人來訪,但小男孩比較怕生……」。

接著讓小脩繼續把這個故事完成,我提供了幾個關鍵字,鼓勵小脩看看怎麼加進故事裡,它們分別是「塔、鏡子、逃走、巫婆與公主」,以下便是他創作的故事。

「從前從前,村子裡有個聰明的小男孩,他和母親住在離市集較遠的郊外,雖然偶爾會有村裡的人來訪,但小男孩比較怕生,打個招呼後就繼續幫母親砍柴去了,小男孩喜歡讀書,比起同年齡的小孩,小男孩懂得更多,他的母親也常常向親戚誇獎他很聰明。

有天,村人帶來了一面鏡子,那面鏡子的邊框十分雍容華麗,母親收下那面鏡子並放在房間裡,小男孩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拿起那面鏡子,看了之後便靈魂出竅了。

小男孩的靈魂發現自己獨自走在一條羊腸小徑上,前方迷霧漫漫,身旁是幽幽的森林,路的盡頭有一座廢棄的碉堡(塔),小男孩推開大門走進去,裡面有許多房間還有樓梯,上樓後小男孩看見許多的鐵籠,給人像是監獄一樣的感覺,但鐵籠裡什麼都沒有。

A beautiful shot of a forest with tall green trees – great for a background

遠處突然傳來了人的踱步聲,順著聲音走去是一間在長廊盡頭的房間,小男孩打開門看見一位公主,但這位公主的一隻腳卻被鐵鍊鎖住了,公主說自己是被巫婆關起來的,巫婆以前也是一位公主,後來被國王打入冷宮才變成巫婆,公主原本要跟巫婆的兒子結婚,但因為公主是平民出身,巫婆不想要皇室的血統被污染所以就在食物裡下毒,把公主囚禁在這裡。

小男孩問公主有什麼辦法可以逃走,公主告訴小男孩城堡裡有一串鑰匙,只要找到鑰匙就可以打開腳鐐和禁錮的門,於是小男孩開始在城堡裡尋找鑰匙,但他卻迷路了,他走到筋疲力竭後就睡了過去,醒來已經回到原本的世界,但心裡還是一直想著那位公主。」

3D render of a Halloween background with a spooky castle against a moonlit sky

我好奇為何小男孩會靈魂出竅?小脩說:「小男孩有臉孔恐懼症,會一直看自己的臉然後失去自信,最後才靈魂出竅」。

對他來說,鏡子除了映照出外貌之外,似乎也投射著對自我的評價與觀感。外貌的問題總是讓小脩看見自己不夠好的地方,並且持續地拿自己的帥不帥來跟他人比較。

靈魂出竅也許象徵小脩被外表的限制,奪去了他的靈魂或存在的意義。

另一方面,小脩多是透過媽媽的評價來評價自己是好是壞,例如在大學以前小脩成績優異,正如那面邊框華麗的鏡子,因為符合村人或媽媽的期待,才會被媽媽珍藏著;但他大學沒有考上媽媽心目中理想中的科系,就陷入了自我認同的困境,他不知道鏡子裡的人到底是誰?有什麼目標?活著有什麼意義和價值?

不過,即使如此無助,透過這個故事讓小脩創造了另一種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他不再停留於表面的鏡中自我,而是進到鏡子內的世界裡尋找自我的不同樣貌。

Cracked glass effect with depressed woman background

許多神話故事中都有英雄救美的橋段,英雄必須面對自身如惡龍般的恐懼並救出公主,才能和自己內在柔軟的部分重新連結。

在小脩創作的故事中也有著類似「英雄救美」的主題。小脩對於公主的形容是「長相平凡卻平易近人、溫柔婉約的女子」,公主似乎象徵著小脩內在雖然平凡卻溫柔,而且也有著他人連結的能力,只是小脩內在柔軟的部分 (公主) 被巫婆監禁起來了。

我心想:「如果這個公主有天能逃離城堡、逃離巫婆,也就是小脩需要和母親拉開一些距離,才能殺出一條生路嗎?」。

直到看見那句「巫婆以前也曾是公主」,我才恍然大悟,原本一直認為巫婆只有壞母親那一面,是母親情結限制了小脩與人連結的能力,在之前的交談裡我試圖讓他知道這件事,希望他能覺察到這個負向母親的影響,不過我卻在這句話裡感受到他對母親,除了有不滿怨懟之外,也有著對媽媽的不舍與疼惜。

Beautiful autumn morning on the view point above the deep forest valley in Carpathians, Ukraine, Europe.

原來,媽媽也跟小脩一樣渴望被愛,但感受不到愛的母親有時就會成為可怕的巫婆而不自知。多了這層理解,小脩後來說:「我不會去責怪她,沒有人一開始就知道怎麼當父母。」,是的,小脩這話很觸動我,但如果不逃那該怎麼辦呢?

其實小脩故事中拯救的方式就已經暗示了困境的解決之道,我們可以看出在這個故事裡,小男孩並非是一個「強而有力的陽剛形象」,他甚至還沒成長為一個男人,這可能代表小脩內在的陽剛特質仍未成熟,他不像其他神話中的英雄拿著劍英勇地屠龍,最後救出公主,而是需要耐心去尋找鑰匙。

鑰匙在精神世界中常常代表一種找到適當的開啟方式,而非強行破門而入。

小脩需要的也許不是去改變自己的外貌、與母親決裂或是讓自己變得更強、更優秀,而是用一種溫柔的眼光看待自己,欣賞自己不容易的地方!就如同他創作故事中的主角,儘管走到迷路、身心俱疲也依然沒有放棄,這樣堅毅的特質正是小脩的生命韌性與力量所在。

或許,小男孩不必讓公主逃走,而是讓公主和巫婆有機會彼此好好對話或是和解的可能。

後記

小脩創作的故事真是讓人驚豔,即使身陷困頓,內在的自性 (Self) 依舊展現無比的智慧引領著他。

帶著一份敬重與欣賞,我提供的是一個陪伴的空間,讓這個隱喻故事有機會被小脩帶進生命當中繼續陪伴他。

每個英雄,原先都是孤兒,雖然他的旅程才剛要開始,但我始終相信,茫茫迷途,終有歸路。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